信息中心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释“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指明“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产生“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文脉传承与开拓创新,不仅使中国优秀传统思想与文化穿越千年,在当代焕发深沉深邃的思想生机,同时也以之为钥匙,使经久不息的传统智慧在新时代绽出光彩。
中华优秀传统思想与文化触处可及的,皆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亘古流传又历久弥新的经典智慧。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道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开显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图景。
6月13日下午,我院举办了“致远讲座”第二十七期暨“中国思想与现代化”学术论坛第一期,结合上海交通大学深厚的工科背景,探讨“明清理学的实学转向和西学东渐”,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绽放出现代化的力量与智慧。
本次讲座邀请到同济大学哲学系陈畅教授,讲授刘宗周性体概念的思想结构与理论旨趣,这同时也是我院“明清理学的实学转向和西学东渐”的第一讲。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牟宗三先生在其代表性著作《心体与性体》中,依据宋明理学诸家诸派学者对心体与性体的不同理解,判教而为“横摄系统”与“纵贯系统”,“他律道德”与“自律道德”的理论区分,甚至“儒家大宗”与“别子为宗”的关乎儒家脉络谱系的的理论分判,由此足见如何理解心体、性体对于建构、理解理学家思想结构与理论旨趣的意义。牟宗三先生甚至认为,蕺山(刘宗周)之后,思想乏善可陈,诸如此类的观点,近些年来不断受到学界学者的反思与重构。但从另外一个侧面可以看出,1. 性体概念在理学思想中的重要意义;2. 刘宗周作为明清之际学者,通过细密梳理其对宋明传统的承继与批判,有助于我们理解理学如何向下影响近现代思想的展开。这些问题皆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
陈畅教授用了两个小时时间为我们分享了他最新的思考与研究成果,内容丰厚,资料详实,从王阳明及其后学关于心体的问题开始细密梳理,旁及二程、朱子、湛甘泉、孙慎行等人,下开明清之际的实学转向,波澜壮阔,与会者们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陈畅教授反思阳明心学在艺术、宗教、伦理领域的积极作用,人的生命节奏固然应当和生生活泼的世界保持同步,但是,当心学与经世致用实学脱离了联系,便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儒学。刘宗周基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希望摆脱纯粹的宗教与伦理导向,反思心学以“一节之知”为“全体之知”的理论问题,从对宋明传统的承继与批判而向下开启、影响中国近现代思想的展开而具有格外的意义。
此次讲座,上海社科界学者积极参与,除了华东师大,上海财经大学与复旦大学与会者外,学院共有七位老师参加,认真倾听,都提出了极好的问题,并积极寻求与本学科的结合点与生长点,大家皆表示获益良多。
面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院成功举办“中国思想与现代化”学术论坛第一期,致力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明与现代化相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探寻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智慧、历史智慧与文化智慧,铸就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撰稿:黄琳
审核: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