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william威廉希尔(亚洲)唯一官方网站
中国科学院大学尚智丛教授做客思源讲堂解读明清中西科学与哲学思想交流史
发布日期:2022年05月30日

 2022年5月27日下午,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邀请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尚智丛教授作题为“明清之际的中西科学与哲学思想交流”的线上讲座。讲座由我院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萨日娜教授主持,校内外师生共同在线学习讨论。

 尚智丛首先从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解构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变革,探讨当时世俗与教会的冲突、宫廷党派之间的争端、东西文明与思想的碰撞,以及中国学者为建设“经世致用之学”而做的努力。继而又梳理了明清中西科学与哲学思想交流的学术成果,又言及代表人物——徐光启和代表事件康熙历狱等。他指出这个时期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有别于宋明理学的“格物穷理之学”,这种在徐光启的著作中形成的观点在认识论层面和知识层面,极大地推进了中国学者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将中国的学术思想带入到一个新的境界。这种新知识领域也深深影响了梅文鼎、王锡阐、方以智等17世纪中国学者对西方科学(数学和天文知识)的认识。最后,尚智丛提出明清中西科学与哲学交流带来的启示:其一,社会大变革需要学术先行;其二,交流促进变革,而根本动力来于社会内部;其三,学术要直面社会重大问题;其四,在借鉴各民族优秀文明成果的时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报告后参会的老师与同学们积极提问,尚智丛逐一解答,并进一步深入探讨了16-17世纪东西方科技与文明的发展对近现代科学发展奠定的思想基础。

 萨日娜在讲座总结中表示,本次讲座以格物穷理之学为线索,细致梳理了明清之际中西方两种学术传统碰撞下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对科学与哲学的探索过程。尤其是讲座最后对于学术与社会变革产生的讨论,更是为科学技术史与科学技术哲学研究者如何为自己的选题寻找社会价值提供了新思路。

 尚智丛教授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自然辩证法研究》副主编、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自然辩证法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在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哲学与科学技术社会学领域造诣独到,出版著作8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曾获得“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突出贡献奖励、中国科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国科学院大学领雁银质奖章。

撰稿:梁铭心

审核:萨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