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william威廉希尔(亚洲)唯一官方网站
马院成功举办“新中国70年中共党史研究成就与学术前瞻”全国研讨会
发布日期:2019年10月27日

10月20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由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主办、“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术团队承办的“新中国70年中共党史研究成就与学术前瞻”全国研讨会,在徐汇校区总办公厅成功举办。


来自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解放日报》社、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东华大学、上海市公安局、上海政法学院、天津市委党校等十几家单位的40多名专家和青年学子参加了研讨会。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卫刚、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刘靖北出席会议并致辞。研讨会由我院党委书记王震主持。

张卫刚代表学校在致辞中欢迎专家莅临上海交大。他强调,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历史研究,希望来自全国各单位的专家学者通过总结新中国70年来中共党史学术研究成果,探寻中共党史研究的发展规律及趋势,发挥中共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之效;希望我院师生加强与国内外学者交流,加强学术合作,开拓学术视野,提升学术能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努力建设全国一流我院。


王炳林在致辞中重点对中共党史学科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挑战及解决之道进行深入探讨。他认为,中共党史研究经历90多年历史,学科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目前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第一,学科定位不清晰,学术地位下降。目前中共党史学科属于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之下,从学科发展规律看,与其他六个偏理论性研究的二级学科比较,中共党史研究偏重历史学,显然不适合放在政治学领域。近几年部分学校的中共党史学位点已经不招收研究生,有些学位点撤销或者调整,学科发展受限,研究力量后继乏人,直接影响中共党史学科的发展。第二,研究队伍分散,研究人员正面临边缘化。由于学科调整等因,中共党史研究人员纷纷转行到其他学科中,中共党史研究队伍被削弱。目前在中共党史领域的研究人员,真正研究党史问题的也逐渐减少。第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讲授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至今的历史,核心内容是讲清楚“四个选择”即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很多教师主要讲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或者只讲到新中国成立,主要是多数教师是历史专业毕业,所学专业大都是古代史或近代史,对于党史不够熟悉,无法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

王炳林提出了加强党史学科建设、深化党史研究的建议。第一,把中共党史学科升级为与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同等地位的一级学科。这对于培养党史研究队伍、充分发挥党史的资政育人功能具有重大意义。第二,各类科研项目要加大对中共党史学科的支持力度,在机构改革中要注重加强党史研究力量的整合,为深化党史研究提供条件保障。第三,各级党校和高校应该开设中共党史课程。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好的营养剂和清醒剂。中共党史教育在党校和高校教育应该加强。第四,从事中共党史研究的学者要努力提升学术水平,推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研究者除了掌握史料外,还要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从方法论角度看,坚持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分析与综合的统一,切实把矛盾分析法和调查研究的方法运用好。从具体方法看,要注意运用好比较研究法、口述历史方法、个案研究法、数量分析法等方法,并善于吸收借鉴其他学科的前沿方法,不断深化党史研究,推进中共党史学科发展。

刘靖北认为,全面把握新中国70年历史,需要把握几个关键词:民族复兴、现代化、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必须靠实现现代化,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形成的普遍共识。但是,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则有着完全不同的主张。洋派企图不改变封建专制制度、通过自强运动实现现代化,资产阶级维新派试图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结果皆走不通。中国共产党在不断的探索找到了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这条正确道路具有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与其他现代化道路有本质的区别。比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通过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避免两极分化,实行最真实、最广泛的人民民主,最终实现人的解放、人类的解放,等等。在当代中国,民族复兴、现代化、社会主义是融为一体、有机统一、不能分割的。


此次研讨会共分三场第一场是校外专家的主题发言,《解放日报》理论工作室主编王珍主持。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研处处长周敬青作了“新中国70年党内法规建设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题演讲,她在回顾历史基础上,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本质是国家治理法治化,国家治理法治化的重要环节是党的治理的规范化,党内治理规范化的关键是党内法规体系化。尽快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党内法规体系,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实现政党自身治理的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名誉会长张云认为,研究中共党史人物,需遵循“由实践检验非政治需要”、“要做动态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研究”、“不要过多追究个人责任”及“需历史沉淀”等六个原则,才能得出全面客观的结论。

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陈挥和上海政法学院党委组织部组织员魏洲阳,对新中国70年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历史经验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郝宇青,从公共管理视角解读新中国70年中国政治发展的三重变奏,即“从承诺政治、发展政治到共识政治”。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到“文革”结束,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主题是承诺政治,在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下进行政治制度的设计、政治秩序的安排、政治生活的运行。进入改革开放之后则体现为发展政治,中国共产党将整个工作转移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中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目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此骄人的经济发展成就自然成为中共执政的雄厚合法性资源。当前,中国发展政治应当向着共识政治转变,解决经济结构失衡、贫富分化、社会阶层固化等问题;只有达成共识理念,中国才能有效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黄军甫作了“新中国70中美关系的回顾与展望”演讲,回顾新中国70年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提出必须以新的思维,新的视觉,新的措施应对中美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以斗争求合作,最终化解中美之间的纷争,应对当前特朗普政府的孤立主义。

华东师范大学我院副教授杨丽萍,把新中国前十七年中共党史研究的近五年成就归纳总结为“四个基本状态”,即“传统党史研究视野更开阔”、“多学科交融趋势日趋明显”、“阶段性研究和连续性研究相得益彰”、“不同研究范式兼容并蓄”。上述研究成果具有“关注重大事件、重要制度、重要人物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从宏观和微观双重视野关注个体、群体与组织乃至国家之间的关系”、“新老党史研究方法和理论各有突破和成长”等三个主要特征。武汉大学我院丁俊萍教授进行了精彩点评。

第二场是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学术团队的专题研讨。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教授杜玉华主持,上海社会科学院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胡键点评。

高福进教授回顾红色文化在上海城市的发展轨迹,阐述红色文化对于营造上海“城市精神”的重要影响。

张雪梅教授认为,新中国70年,中国共产党正是提高“党的合法性建设能力”、“党的决策能力”和“党的反腐能力”等举措,党的群众路线才开拓了治国理政的新路径。

张玲副教授概括新中国70年上海工人运动研究经历了“中共党史研究范式”、“传统工人运动史研究范式”、“工人生活史研究范式”,及“新工人史研究范式”的历史演进;已有的研究成果还存在着“对建党时期研究比较薄弱”、“缺少共产国际解密档案史料及上海革命历史文件资料”支撑及“对史料的理论化概括比较匮乏”等不足;她还对欧美学界“新工人史研究范式”一些研究结论提出质疑。

王春英副教授以江津县为例,系统考察了“国家市场”与新中国基层市场制度的转变内在关系,提出“国家市场”的出现使政府对市场的管理由“间接”变为“直接”,这不仅为后期各种政治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条件,而且令1953年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发生重大转变成为可能。

张一平副教授以建国初期上海的工农关系为中心,阐述了新中国城乡分治背景下产生的身份差别和社会认同问题。中共天津市委党校讲师王璐则从“历史经验与创新突破的辩证统一”、“意识形态与经济建设的辩证统一”、“对党忠诚与人民立场的辩证统一”和“制度建设与思想建设的辩证统一”四个角度,提出了“以辩证思维推进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结论。


第三场是二级学科的研究生专场。廖钰、王晓云、陈静、彭冠锦、董梦婷等在读研究生就现阶段的研究内容作了报告,并提出在撰写学术论文中存在的困惑。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终身教授齐卫平对论文一一点评;并结合自身研究经历,作了“研究生如何撰写学术论文”的精彩讲座。他指出,应注意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撰写论文要三大问题:其一,政治问题要学术化;其二,宏观问题要微观化;其三,历史问题要现实化。


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副院长鲍金作了会议总结发言。他说这次研讨会开得非常成功,让马院师生受益匪浅。他还强调在中共党史研究过程中要注意三个意识:学科意识、文献意识和问题意识;研究中不仅要注意历史文献的梳理,更要强化理论思维能力,抓住事物的本质。

此次全国研讨会,专家们既展示全国中共党史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又对该领域学术前瞻进行了充分探讨;也显示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学术团队的扎实研究功底及勤学互助的学术氛围,并为读研究生提供了与名师对话和请教的平台。



 审编:牟凯璇